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废止《甘肃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的决定

时间:2024-07-22 04:55:48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410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废止《甘肃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的决定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


关于废止《甘肃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的决定


2012年3月28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甘肃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决定:1997年7月30日甘肃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根据2002年3月30日甘肃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甘肃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04年6月4日甘肃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甘肃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的《甘肃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从即日起予以废止。

成都市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条例

四川省成都市人大常委会


成都市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条例


(2002年10月17日成都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 2002年11月30日四川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规范市场秩序,提高服务质量,保障乘客和经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公共汽车客运事业的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件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公共汽车客运(以下简称公共汽车客运)的经营及其相关活动的管理。

本条例所称城市公共汽车,是指按照规定的线路、编码、站点、时间运载乘客并按核定的收费标准收费的客运汽车。

第三条 成都市人民政府市政公用行政主管部门和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本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工作和本条例的组织实施,区(市)县交通运政机构或者城建公共汽车客运管理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当地公共汽车客运管理工作。(本条所称主管部门、运政机构和管理部门,以下统称公共汽车客运管理部门)。

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条例。

第四条 公共汽车客运的发展,应当与本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和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并与其他公共客运方式相协调。

第五条 城市交通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应当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的原则,对公共汽车客运投资和建设等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鼓励多种经济成份的投资主体参与公共汽车客运投资、建设、经营。提倡在公共汽车客运的经营和管理领域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

第六条 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本市公共汽车客运发展规划,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

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本市公共汽车客运发展规划的要求,编制公共汽车线网规划、场站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 本市公共汽车客运经营活动,应当遵循统一规划、方便乘客、规范服务、公平竞争、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原则。

第二章 经营权管理

第八条 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全面规划、统一管理、线路专营、依法监管”的原则,加强对全市公共汽车客运市场的调控和监管,并形成合理的运行机制和价格机制。

第九条 公共汽车客运管理部门应当在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根据方便市民出行的实际需要,会同有关部门,按照本市公共汽车线网规划的要求,开辟、调整公共汽车客运线路和站点,并在实施前予以公布。

第十条 本市对公共汽车客运线路实行专营权管理。经营企业从事公共汽车线路营运,必须取得专营权。

专营权每期不超过八年。

第十一条 对新开辟的线路或需要重新确定经营企业的线路,公共汽车客运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将公共汽车客运线路专营权授予经营企业。

第十二条 从事公共汽车客运的企业,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取得经营公共汽车客运业务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二)具有符合线路营运要求的营运车辆或者相应的车辆购置资金;

(三)具有合理、可行的营运方案;

(四)符合线路营运要求的停车场地和配套设施;

(五)有健全的客运服务、行车安全、车辆保修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六)有相应的管理人员和经培训合格并取得相应的服务资格证的驾驶员、乘务员、调度员;

(七)公共汽车客运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三条 公共汽车客运管理部门应当与取得专营权的经营企业签订《专营合同》,并发给专营权证书。

第十四条 经营企业不得转让专营权,不得以带车挂靠、全承包或将专营权分解给他人的方式经营。不得以专营权为条件与他人签订含有偿使用性质的合同。

在专营权使用期限内,经营企业需要歇业的,应当缴销专营权证书,按规定办理有关手续并向社会公告。

专营权使用期届满后,由公共汽车客运管理部门无偿收回专营权。对在专营期内服务、安全、信誉良好,受到乘客普遍欢迎和好评并愿意继续从事公共汽车客运服务的经营企业,公共汽车客运管理部门可给予不超过两年专营期的奖励。

第十五条 经营企业取得专营权后未在合同规定时间内开展经营活动的,由公共汽车客运管理部门无偿收回其专营权。

第十六条 本条例实施前已经运营的公共汽车客运线路,符合本条例规定条件的,由公共汽车客运管理部门授予公共汽车客运专营权。对不符合条件的,经限期整改仍达不到本条例规定条件的线路,应重新确定经营企业。

第十七条 公共汽车客运管理部门应当对经营企业的驾驶员、乘务员、调度员进行培训,对经培训考核合格的,发给相应的服务资格证。

第十八条 公共汽车客运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公共汽车客运市场的管理,及时查处无证经营行为,维护客运市场秩序,保护经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对已经确定经营企业的线路,除特殊情况外,不再开辟复线。

第十九条 公共汽车客运管理部门应当每年组织对经营企业的营运服务状况进行评议,评议结果应当作为奖励、授予、收回线路专营权的依据之一。

公共汽车客运管理部门组织对经营企业的营运状况进行评议时,应当邀请乘客代表和具有社会代表性的各界人士参加,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

第二十条 线路专营权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公共汽车客运管理部门按职责分工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三章 客运管理

第二十一条 经营企业应当严格执行《专营合同》确定的客运服务标准。

经营企业应当按照公共汽车客运管理部门核准的线路、站点、班次、时间、车辆数、车型组织营运。

经营企业未经公共汽车客运管理部门批准,不得擅自调整、延伸营运线路或中断运营。

第二十二条 经营企业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公共汽车营运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执行行业标准、规范、规程;

(二)服从公共汽车客运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三)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和服务质量管理,不断提高职工素质和服务质量;

(四)加强安全教育和行车安全管理,保证营运安全;

(五)按规定对营运设施进行保养和维修,保证其处于良好的营运服务状态;

(六)接受乘客的监督,受理乘客的投诉;

(七)执行政府价格部门核准的客运价格;

(八)服从公共汽车客运管理部门的应急调派用车;

(九)服从公共汽车客运管理部门因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需要等所做出的线路调整及对中途站亭等设施的改、迁建指令。

第二十三条 经营企业应当加强对营运车辆的保养和维修工作,保证投入营运的车辆符合下列要求:

(一)车辆性能、尾气排放等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和环保标准;

(二)车容整洁、车内设施齐备完好;

(三)在规定位置标明营运收费标准和线路名称、经营企业名称;

(四)在规定位置张贴乘客投诉电话号码;

(五)色彩、标志符合公共汽车客运管理部门的统一要求。

第二十四条 在营运车辆和服务设施上设置广告,除应当符合广告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外,广告的色彩、图案、标志、位置、面积、音响等还应当符合公共汽车客运管理的有关规定。

禁止在车厢内散发书面广告。

第二十五条 驾驶员、乘务员营运服务,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着装整洁,佩戴服务资格证;

(二)在规定的站点上下乘客;

(三)按照核准的收费标准收费并出具有效等额票据;

(四)用普通话报清线路名称、车辆行驶方向、停靠站点名称并提示乘车安全注意事项,设置电子报站设备的,应当正确使用;

(五)保持车辆整洁,维护车厢内乘车秩序;

(六)为老、弱、病、残、孕乘客提供乘车帮助;

(七)不得故意压速行驶或相互追逐争抢乘客,不得在站点超车,不得在车站上、下乘客后滞留等客;

(八)不得拒载、甩站、强行拉客,中途逐客;

(九)不得在车厢内吸烟、讲脏话;

(十)不得将车辆交给不符合本条例规定的人员营运;

(十一)协助有关部门查处违法犯罪行为。

第二十六条 调度员进行营运调度,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佩戴服务资格证;

(二)按照车辆运营作业计划调度车辆。

第二十七条 乘客应当自觉遵守乘车规则。违反乘车规则,经劝阻拒不改正的,驾驶员、乘务员可以拒绝对其提供服务。

乘客乘车应当支付车费。乘客不按规定支付车费的,驾驶员、乘务员有权要求其补交车费。

驾驶员或者乘务员不出具或者不配备规定的乘车票据的,乘客可以拒付车费。

第四章 设施建设和管理

第二十八条 城市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确定的停车场、枢纽站、首末站、保修场等公共汽车客运服务设施用地,未经公共汽车客运管理部门和规划部门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或者改变用途。

第二十九条 公共汽车场站建设,必须符合客运发展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并按基本建设程序办理相关手续。

公共汽车场站的设计和施工,必须符合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及技术标准,其设计方案应征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部门的意见。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通知公共汽车客运管理部门参加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三十条 新区建设或者旧城改造,新建或者扩建火车站、公路客运站、轨道交通枢纽站、航空港和大型商业区、旅游景点、体育场馆和具有一定规模的居住区等工程时,需要配套建设公共汽车首末站的,建设单位应当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配套建设公共汽车首末站。

第三十一条 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汽车枢纽站,首末站、公用站点,由公共汽车客运管理部门采用招标或者委托的方式确定日常管理单位;非政府投资建设的枢纽站、首末站、公用站点,由公共汽车客运管理部门和产权所有者协商后决定采用招标或者委托的方式确定日常管理单位。

公共汽车枢纽站设施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实行有偿使用。

第三十二条 具备条件的主要路段,应当设置公共汽车专用车道、港湾式停靠站;单向机动车道,应当允许公共汽车双向通行。

主要道口应设置公共汽车优先通行的标志和信号装置。

第三十三条 公共汽车首末站和站、点的设置应当符合公共汽车客运管理部门的规定。

公共汽车站桩、站牌、站(点)、停车场等客运服务设施,未经公共汽车客运管理部门批准,不得擅自设置、迁移、拆除、占用和关闭。

以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自建的停车场按约定办。

第三十四条 禁止损坏公共汽车营运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

第三十五条 禁止公共汽车串线营运;禁止其他机动车在规定时段驶入公共汽车专用车道和停靠站。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公共汽车客运管理部门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3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七条 违反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由公共汽车客运管理部门收回专营权,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疏于安全教育和行车安全管理,造成重特大行车责任事故的,由公共汽车客运管理部门责令处理整改,逾期未达到整改要求的,解除专营合同,无偿收回其线路专营权。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公共汽车客运管理部门依法追究违约责任,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解除专营合同,无偿收回其专营权。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三款规定的,由公共汽车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以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可视其情节,减少其专营年限或者收回其专营权。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第(二)至第(五)项规定之一的,由公共汽车客运管理部门予以警告,责令限期整改,可以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的,由公共汽车客运管理部门予以警告,责令改正,可以并处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三条 驾驶员、乘务员、调度员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不遵守服务规范的,由公共汽车客运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可处以5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二款、第三十四条规定的,由公共汽车客运管理部门对个人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对单位处以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造成损失的应予赔偿。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的,由公共汽车客运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均有权向公共汽车客运管理部门投诉。投诉人应当提供投诉事实、联系方式。

公共汽车客运管理部门应当自接到投诉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并答复投诉者。

第四十七条 公共汽车客运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或对投诉人的投诉不及时处理和答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九条 本条例中所称复线是指总长度百分之七十以上与原线路重复的新线路或者经过原线路主要客源段且起讫点与原线路相近的新线路。

第五十条 本条例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




十堰市残疾人优惠待遇规定

湖北省十堰市人民政府


十政发[2003]21号
关于印发《十堰市残疾人优惠待遇规定》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十堰市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县级事业单位,各大中型企业,驻市各单位:
  《十堰市残疾人优惠待遇规定》已经市政府第6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三年六月十六日

              十堰市残疾人优惠待遇规定

  第一条 为了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发展和支持残疾人事业,保障残疾人平等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弘扬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凡符合国家规定的残疾人标准,并持有市、县(市、区)残疾人联合会核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残疾人,在本市范围内享受本规定的优惠待遇。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统筹规划,加强领导,综合协调,采取措施,使残疾人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要加强组织领导,负责协调、督促、检查《残疾人保障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有关政策的贯彻实施。
  全社会应当发扬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支持残疾人事业。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城乡基层组织,应当做好所属范围内的残疾人工作。
  从事残疾人工作的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人员,应当履行光荣职责,努力为残疾人服务。
  各级残疾人联合会,代表残疾人的共同利益,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团结教育残疾人,为残疾人服务;承担政府残疾人工作职责,大力开展残疾人工作,动员社会力量,发展残疾人事业;承担本级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负责在本行政区域内依法实施有关残疾人工作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
  第四条 各级卫生、民政、教育等部门和各级残联要各司其职,将残疾人康复的有关工作纳入本部门业务范围,根据国家制定的康复计划,采取具体的康复措施,帮助残疾人恢复或补偿功能,增强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国家残疾人事业发展计划规定的残疾人康复任务指标,安排落实康复经费;组织实施完成国家、省、市康复计划任务,制定有关政策和扶持措施,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参与残疾人康复工作;要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贫困残疾人康复救助,兴办残疾人康复基础设施建设。
  市、县(市、区)要逐步建立残疾人康复机构,开展康复医疗、训练、培训、科学研究、技术指导工作。县以上综合医院应设立残疾人康复科室,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服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和指导医疗机构、预防保健机构、社区服务机构、残疾人组织、残疾人家庭和其它社会力量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
  第五条 残疾人凭《残疾人证》就医,乡(镇)以上医疗机构免收挂号费。贫困、特困残疾人就医,持所在地政府和县级以上残联证明,县级以上医院应适当减免治疗费、检查费、床位费、护理费和手术费。残疾人到医院就医,优先挂号、就诊、交费、取药。
  残疾人进行康复医疗,经济确有困难的,由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给予救济和补助。
  第六条 县级以上残联应当建立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服务站。市、县(市区)、乡(镇)中心(大型)商场应设立残疾人用品用具专供柜,负责残疾人用品用具的供应和维修服务。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要将残疾人教育作为国家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统一组织、规划,加强领导。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对适龄残疾人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
  教育部门要有计划地举办特殊教育学校,在普通学校中开办残疾人教育班或组织残疾学生随班就读。
  第八条 学校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学生免收学费。对接受义务教育经济困难的残疾学生,应当酌情减免杂费和其他费用。减免的学杂费由当地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从教育经费中给予补助。接受义务教育的贫困残疾学生生活确有困难的,由当地政府解决生活费。
  第九条 各级各有关部门、残疾人所在单位(所在地)、各技工学校、职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及各类劳动就业、职业培训机构,有义务对残疾人进行就业前的各种技能培训。对符合培训条件的,优先录取。对经济困难的减免培训费和其他费用。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残疾人劳动就业统筹规划,为残疾人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针,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安排残疾人劳动就业。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它经济组织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散安排残疾人劳动就业,安排适当的工种或岗位。各单位、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应尽量避免残疾职工下岗失业。政府和社会优先推荐安排下岗残疾职工再就业。
  政府有关部门下达职工招用、聘用指标时,残疾人应当占有一定数额。
  有关单位对符合招收、招聘条件的残疾人,对国家分配的大中专残疾毕业生,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录用,并在劳动报酬、生活福利、劳动保障等方面一视同仁。
  第十一条 大力兴办残疾人福利企业,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有关部门对残疾人福利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在生产、经营、技术、资金、物资、场地等方面给予扶持,并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税收减免等方面的优惠。
  第十二条 鼓励、帮助残疾人自愿组织起来从业或自谋职业。对申请从事个体经营或开办私营企业的残疾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优先核发营业执照,减免工商管理费;税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给予税收减免。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根据残疾人保障法和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有关政策的规定,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完善扶持残疾人劳动就业、从事生产经营的优惠政策。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鼓励帮助残疾人参加各种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兴办残疾人活动设施,努力满足残疾人的精神生活需要。
  残疾人参加特殊艺术演出和特殊体育运动,所在单位、乡(镇)、街道办事处应当在假期、工作、待遇等方面给予照顾,生活确有困难的给予一定的补贴。
  文化、体育、娱乐和其它公共活动场所应当为残疾人提供方便和照顾。
  政府和社会鼓励、支持、帮助残疾人进行文学、艺术、教育、科学、技术和其它等有益的创造性劳动,并给予减免税费的照顾。
  第十四条 政府和社会采取扶助、救济和其它福利措施,保障和改善残疾人的生活,对生活确有困难的残疾人,通过多种渠道给予救济、补助。
  残疾人贫困户应优先列为扶贫对象,有关部门和组织应给予重点扶持。
  符合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条件的残疾人,由乡镇实行集中或分散供养。对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抚养人、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由民政部门按规定给予供养救济。
  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优先纳入基本生活保障范围。
  第十五条 对农村残疾人,凭《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可以减征或免征本人的农业税及附加、农业特产税及附加(以下简称两税两附加):一级(重度)残疾人免征100%;二级(中度)残疾人减征70%;三级(轻度)以下残疾人减征50%。残疾人两税两附加的减免资金,由县(市、区)农业税征收机关从当年依率计征税额中提取的减免资金中解决。符合两税两附加减征、免征条件的,按规定申报、审批,实行先减后征。农村残疾人本人的义务工、积累工、公益事业费及其它社会负担全部免除。
  第十六条 公共服务机构应当为残疾人提供优先服务和辅助性服务。残疾人凭《残疾人证》优先购买车船票、飞机票、影剧院门票等。公共场所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的为残疾人开辟轮椅通道和使用厕所的辅助性设备,引导盲人进入公共通道。公共场所、服务行业、公益性设施应当设立和明示为方便、照顾残疾人的服务项目、内容、专用设施。
  第十七条 残疾人凭《残疾人证》免费进入博物馆、纪念馆、烈士陵园、科技馆、美术馆、展览馆、体育馆、文化馆、文化中心、科技活动中心、公共图书馆、公园(动物园)、风景游览区等社会公共文化娱乐场所。上述场所举办大型商业活动时除外。
  残疾人凭《残疾人证》免费搭乘公共汽车或渡船,残疾人必需的辅助器具免费携带和寄存,盲人读物免费寄递。
  残疾人凭《残疾人证》,环卫部门、居委会、社区等公共服务机构免收公共卫生服务费。
  第十八条 残疾人经批准修建、改建住宅,凭《残疾人证》减收50%的报建费。拆迁残疾人房屋时,应本着就地、就近、方便的原则,在安置的地段、楼层上予以照顾。
  第十九条 城镇残疾人的配偶及其子女属农村户口,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县级以上残联审核,报所在地计划、公安部门按照农转非户口的有关规定安排专项指标办理落户手续,其他各种费用减收50%:
  (一)因公致残、生活不能自理的;
  (二)被省、部级以上机关授予劳动模范荣誉称号的;
  (三)在国家或国际体育比赛中获得金、银、铜牌奖的;
  (四)在文学、艺术、教育、科学、技术上作出突出贡献并获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证书)的。
  残疾人符合现行“农转非”政策需要到城镇投靠落户的,计划、公安部门应当在当地“农转非”计划指标内优先解决。残疾人及其配偶、子女在办理进城、进镇户口时,减收各种费用的50%。
  第二十条 新建、扩建、改建城市道路、公用设施、公共场所、大型公共建筑和居民区时,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无障碍设计和建设。
  第二十一条 政府和有关部门要积极宣传残疾人事业和扶残助残事迹,弘扬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倡导团结、友爱、互助的道德风尚,鼓励创造反映残疾人生活的文化艺术作品。新闻、宣传、文化部门积极支持配合残疾人工作和残疾人的重大节日、重大活动、重大事件的社会宣传,对残疾人事业宣传的费用给予减免照顾。
  残疾人事业公益性社会宣传活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和公民应大力支持和协助,免交各种税费。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政府及有关主管部门对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提出批评、警告,并责令限期改正:
  (一)拒绝符合规定的残疾人报考、入学、就业,当事人或其亲属、监护人要求处理的;
  (二)无正当理由辞退、开除残疾职工、残疾学生的;
  (三)安置残疾人达不到规定比例,又拒绝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
  (四)拒不执行本规定的。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由十堰市残疾人联合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自公布30日起施行。